對溫對水_工作區域 1.jpg
滿心期待地從水族館買了屬於你的第一隻魚,但你知道該怎麼正確地做一步嗎?
對水對溫是什麼?養魚對水很重要嗎?做的正確養魚先成功一半,忽略不管,明天可能魚先死一半!


對水對溫是什麼?
當你買了新的魚蝦,要做一個讓牠們適應你家裡魚缸水質的動作,而這個動作就是「對水對溫」,藉由魚袋裡的水與新環境的水做混和,使魚蝦能「緩和地適應水質與溫度」,避免因快速的環境變動使魚蝦受傷甚至死亡。

為什麼要對水對溫?
魚蝦生活在魚缸的水裡,但同樣都是魚缸,你家附近的水族館跟你家客廳的那個魚缸裡面的水質可能天差地別,從溫度、酸鹼度、軟硬度(礦物質含量)種種條件可能都不一樣,當魚蝦遇到新環境時,必須調整體內的各種滲透壓去適應環境,而這件事是非常消耗能量的,跟人類不一樣,牠們是變溫動物,不像我們跳進冰冰的水池幾秒鐘就能適應!
IMG_6645.JPG
儘管是養在不同魚缸要移缸而已,水源、水溫都一樣,還是建議做簡易的對水對溫再放魚下去喔!
不要站在人類的視角看待生物。重要的是,魚類是必須用鰓與水交換氧氣的,類似於人的肺臟是直接暴露在空氣中,可想而知當環境地劇烈變化,會是多大的傷害。當魚蝦因為捕撈、運輸的搖晃、運輸時的水質、水溫變化,進入新環境時,本身就已經是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,加上在進出口商、中盤商、店家手上一些賣得快的魚,幾乎是不餵食的,導致牠們處於一個免疫力低落、情緒緊迫的狀態,如果又突然被丟進一個跟先前完全不一樣的水體環境中,對牠們身體的負荷量會非常大!

沒有乖乖做,可能明天就撈死魚,當所有最糟的生理、環境條件集合在一起,少了良好的對水對溫流程,將成為壓垮魚魚的最後一根稻草,不是導致疾病的爆發,就是使魚蝦直接死亡。
聽起來很可怕吧?但真的是這樣喔!


分享我的作法
這次幫我的兩呎草缸增添許多成員,有我最愛的火翅金鑽和牠的近親_藍帶斑馬及隸屬於彩虹魚家族的帕斯卡燕子,為了不傷及這些敏感的小魚,對水對溫也不能馬虎!!
我也想順便分享對水對溫的操作步驟,必須先承認,我算是很懶的人,流程上有非常多環節可以再更細心、緩慢,但個人經驗下來,以這樣的步驟操作+肉眼觀察發現,我認為這樣的流程是非常足夠讓新魚緩慢適應新水了!


操作流程

 1. 對溫 
泡袋子約 20 分鐘~1 小時不等(看溫差和袋子水量),使袋子的水溫與缸內水溫達到一致
非常緊張的藍帶斑馬,顏色斑紋全消失了,甚至魚體發白。

IMG_6655.JPG

IMG_6653.JPG

 2. 開袋 
溫度差不多一樣了,打開魚袋固定在魚缸上 (我習慣反捲幾折之後靠在魚缸上或用燕尾夾夾著)
IMG_6658.JPG

 3. 對水 
準備一個撈水的小杯子或是小碗,少量將「魚缸水」加入「袋子」裡。以圖上的小魚袋來說,我會觀察袋子裡水量,一次大約倒入 1/4 的魚缸水進去,並等待 10 分鐘讓魚適應後再加下一杯(需觀察魚隻有無不良反應),一直重複到袋子的舊水完全被稀釋掉。
IMG_6680.JPG
IMG_6663.JPG
神仙魚正在好奇地觀察新室友們。

 4. 觀察魚隻反應 
體色鰓蓋嘴巴的呼吸頻率判斷魚隻是否已經適應環境,緊張的魚會跑色且呼吸會非常急促!
當情緒恢復平穩,顏色、呼吸正常許多,也代表新水沒有對牠們造成傷害,也差不多可以放牠們出來了!

IMG_6656.JPG

IMG_6661.JPG

 5. 外來的水 嚴禁 入缸,把魚撈進去就好 
不確定外來的水有沒有帶病原、細菌、寄生蟲的情況下,別把魚袋的水跟魚就直接帶入魚缸了,這樣做的風險非常高,一整缸穩魚可能毀於一個動作!
將魚倒入一個水盆子,用魚網將他們撈盡魚缸裡即可。

IMG_6668.JPG
因為怕魚再網子裡掙扎會受傷,我會墊一碗水在網子下方,讓魚舒服一點。

IMG_6669.JPG

 

IMG_6667.JPG
用完的魚袋可以抖乾收好,方便下一次的利用。

 6. 大功告成!開心賞魚 
火翅金鑽跟帕斯卡燕子都是幼魚,所以都還沒開始發色,但我非常期待!

IMG_6671.JPG
對比之前的文章:水草海綿要拆嗎?帶你實測盆草種植兩週效果|水族箱姊弟 ,我又更新了許多草種,整個魚缸也算是完工了,雖然還在等待水草長成期待的狀態!
IMG_6673.JPG
IMG_6676.JPG
至於藍帶斑馬,也是我第一次飼養,算是心中的夢想名單,雖玩不昂貴但不是非常常見,還記得第一次看到這隻魚是在德國水族生態攝影大師 Chris Luhaup 的臉書,有被嚇到,因為真的很漂亮,我也超期待把牠們養穩,拍幾張發色美照啦!

這次的分享也到這邊,希望所有的新手、老鳥都別忘記的新魚入缸前對水對溫的重要性,之後會再介紹關於檢疫缸的部分,也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缸入坑的新手,如果你覺得這是一篇有營養的文章,也可以分享給你身邊的魚友喔!

arrow
arrow

    水族箱姊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